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贵州银行2024年成绩单:营收净利双增,积极践行“五篇大文章”

  • 国际
  • 2025-04-03 11:58:03
  • 9

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24.18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增幅9.46%;净利润37.79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增幅3.43%。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经营效益稳定提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该行的资产质量也持续向好。截至2024年末,贵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2%,拨备覆盖率315.98%,较上年末提升28.27个百分点,在城商行中保持良好水平,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流动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产充足等主要监管指标全面达标。

作为贵州省内重要的区域性商业银行,贵州银行始终坚持“用心的银行”服务理念,坚守向善金融的服务底色,在践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金融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营效益全面提升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多重约束叠加的复杂严峻形势,贵州银行较好地抵抗住了外部环境和内部转型的双重压力,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末,贵州银行资产总额5899.87亿元,较年初增加132.01亿元,增幅2.29%。各项贷款3470.85亿元,较年初增加151.36亿元,增幅4.56%;各项存款3750.02亿元,较年初增加187.56亿元,增幅5.26%。

经营效益止跌企稳。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24.18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增幅9.46%。净利润37.79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增幅3.43%。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扭转此前的负增长趋势。

风险管控总体有效。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72%,拨备覆盖率315.98%,同比提升28.27个百分点,在城商行中保持良好水平。流动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产充足、盈利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16%,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0%,均满足监管的要求。

资债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贷款占资产比例58.83%,较年初提升1.28个百分点,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吸收存款占负债比例69.74%,较年初提升2.23个百分点,吸收存款占比提升的同时,同业负债依赖度稳步下降,负债质量有序提升。 

客户基础不断夯实。截至报告期末,贵州银行对公客户11.59万户,较年初增长0.7万户,增幅6.38%。个人客户1216.85万户,较年初增长48.95万户,增幅4.19%。零售贷款客户76.87万户,较年初增长6.27万户,增幅8.88%。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峰值突破百万,全年月均活跃客户95.32万户,较年初增长16.73万户,增幅21.29%。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贵州银行排名全球252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46位,彰显出其稳健经营发展的底色。 

全力扶持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贵州银行坚持深耕区域发展,将社会责任融入血脉,积极推动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布局。

报告期内,该行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贵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3470.85亿元,较年初增加151.36亿元,增幅4.56%。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作为主目标(即“四新”),全力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即“四化”) ,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该行围绕全省主战略、主定位,全力服务“四新”“四化”,聚焦“六大产业基地”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与贵州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财报显示,该行聚焦3533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电动贵州”和市(州)“一图三清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靠前对接重点项目、重点客户,以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做好支撑服务,不断建立健全营销、授信、风控、运营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着力发挥产品、制度、系统、考核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更大、流程更简、效果更优。

截至2024年末,该行全年累计投放“四化”贷款709.83亿元、余额2286.87亿元、较年初净增79.05亿元。简而言之,该行紧扣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将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实体经济,为全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转动能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动全省现代化建设。

用心服务民营小微

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贵州银行坚持深耕贵州本地市场,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履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包括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民营小微、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贵州银行聚焦农业农村领域,助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围绕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种业发展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贵州银行坚定不移下沉服务重心,全力将惠农站点打造成为该行行在农村市场的服务渠道,着力改善乡村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24年末,该行在农村地区累计发放第三代社保卡101.98万张,较年初增加2.66万张;惠农服务终端为农村居民办理各类交易累计129.88万笔,较年初增加54.77万笔;交易金额27.72亿元,较年初增加12.99亿元,增量较上年多5.18亿元。

另外,该行积极做好绿色农业、科技农业信贷支持,全年累计投放农业现代化贷款165.04亿元。2024年4月,该行成功发行第二期25亿元“三农”专项债。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074.98亿元,较年初增加59.2亿元;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976.91亿元,较年初增加94.11亿元。

普惠金融,犹如一座桥梁,一头紧密连接着民生百态,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福祉;另一头则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息息相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贵州银行认真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主动与市场监管、发改、工信等部门对接,精准了解小微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和偿债能力,保证贷款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该行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将“千企万户大走访”与“百名行长进商会”专项行动深化银政企协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持续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截止去年年末,该行普惠金融余额616.76亿元、12.18万户,较年初增加86.58亿元、2.52万户,实现了小微业务总量增、结构优、节奏稳、可持续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贵州银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的理念,坚持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到业务全流程中,大力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强化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该行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教网络,制定年度金融知识普及计划,报告期内累计开展“3・15”“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3967场,覆盖消费者220.21万人次,聚焦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知识普及。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金融工具。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近些年来,贵州银行紧密围绕贵州省“大生态”发展战略,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引擎,提升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专业能力,同时塑造并巩固其绿色银行的市场形象。

该行积极践行“双碳”国家战略,着力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重点围绕“3533”产业集群,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富矿精开”“电动贵州”等新质生产力项目力度,助力全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顶层设计上,该行制定印发《贵州银行转型金融框架》,加大对传统产业节能减排领域的金融支持。相关做法入选GF60绿色金融“最佳实践案例”、中国银保传媒银行业ESG年度绿色金融典范案例、华尔街见闻ESG绿色金融创新案例等。

该行在金融产品方面不断创新,积极贯 彻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例如,针对黔南州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贵州银行黔南分行创新采用“林权+碳汇”融资模式,成功落地林权抵押贷款,助力当地农民增加林业经营收入,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此外,贵州银行还率先开展“林业碳票”质押贷款业务,通过“林业碳票质押+担保”方式,解决了碳汇产品难抵押的问题,实现了碳汇资源的价值“变现”。

在绿色产业和绿色信贷方面,该行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绿色金融对接服务力度,为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直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围绕贵州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积极支持生态旅游项目的提质升级。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578.58亿元,较年初增长10.85%。贷款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70.20万吨,全面助推全省绿水青山向“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转变。

另外,该行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努力打造高效健全的绿色办公平台,大力推进线上会议,倡导员工低碳出行,全面落实节能降碳举措。

接下来,贵州银行将继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着力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化发展,从加大投放、创新产品、提升管理、优化结构、管控风险、扩大影响等六个方面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做强绿色银行品牌。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边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贵州银行坚持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构筑竞争新优势。

持续深化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等前沿技术应用,在金融科技领域勇立潮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核心交易系统全量私有云部署,并在行业内首创分布式架构改造,成功构建应用系统与数据库双分布式的技术底座。

该行大力构建“主动防御+智能监测”的网络安全体系,在公安部“网鼎杯”实网攻防中实现“零攻破”,省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位列省内金融机构前茅,软件正版化连续多年达标。创新推出黔城贷产品、智能微贷二期项目、某酒类经销商采购融资项目、某酒类电商项目等,场景金融拓展更上一层楼, 联合公安机关建成反诈一体化平台,打造智能反诈体系,筑牢金融反诈坚固防线。 

该行通过“两地三中心”数据底座的协同运作,系统可用性跃升至99.99%,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提升300%,单日交易处理峰值突破1.2亿笔,以金融科技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该行信息科技研发成果显著。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名单,贵州银行申报的“基于动态特征与全场景的高性能反欺诈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金发奖”是我国金融业唯一的正部级科技奖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是国内金融科技领域重要奖项之一。

贵州银行已连续三年获得该奖项,此前已于2023年4月、2024年2月分别以“基于服务网格的分布式微服务平台”和“大规模复杂变量零代码开发与高性能计算平台”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金发奖”。

2025年,该行将以《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主要依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未来五年数字金融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发展顶层设计和业务架构设计,加快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运用到零售小微市场营销、贷款调查、风险控制、贷款催收、客户服务等金融服务场景,对业务发展形成支撑、对业务及人员管理形成推动、对风险控制和贷款催收形成保障,切实做到数据、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更加全面的客户识别、更加精准的业务营销、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展现全行数字化转型成果。

展望未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贵州银行全力以赴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该行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效,锚定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践行城商行“三服务”职责使命,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进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