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特朗普加税新政引跨境电商圈“地震”

  • 经济
  • 2025-04-03 14:18:03
  • 7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整个跨境电商圈都在等待的加税新政靴子终于落地。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新一轮进口关税,相关政策自发布之时起即刻生效。对等关税采用了“地毯式”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的结合方式,涵盖超过60个主要经济体。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签署了另一项行政命令,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国将正式终止中国大陆与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免税包裹待遇”,对其征收30%的关税或者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

这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关税成本激增压力已成定局,曾经小额免税的红利时代也正式宣告终结。

“加税幅度确实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此前我们普遍预期是20%。”深圳硕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畅告诉界面新闻,由于美国当前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因此大多数供应商可能还是会被新政影响,进而改变企业布局。

罗畅补充道,此前在加税预期下,一季度因美国囤货需求,行业生意迎来一次暴涨,接下来可能短时间内会有一个快速下滑。

免税红利时代终结,跨境电商转向海外仓

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是基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最初规定“小额进口货物”可免征关税,旨在避免征税成本高于税款本身的行政负担。

2016年奥巴马政府将免税门槛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这个曾经为亚马逊打开了跨境电商方便之门的政策,后续直接助推了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扩张。

过去几年里,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就通过直邮小包模式迅速发展,利用中国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势横扫美国市场。此次关税调整风波里,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无疑将率先受到冲击,卷低价、赌爆款的卖家将迎来一轮洗牌。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就曾经向T86(针对小额免税商品的快速清关方式开刀,然而不到1周,迫于清关压力与海关成本激增,特朗普就再次发布行政令给予政策“缓冲期”,免税待遇继续有效,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

业内清楚,T86的取消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因此平台侧早已开始有所行动。

去年起,Temu就开始向半托管模式转型,鼓励商家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地化销售”,今年3月以来,平台要求全托管爆品在4月前全面迁移至半托管。SHEIN在2024年6月初推出半托管模式后,同样也在积极推进海外仓的建设。

简单来说,T86政策的“朝令夕改”,让平台不得不放手美国的全托管小包业务,海外仓建立大势所趋,同时积极招募本地商家做二手准备。未来全托管业务重点将放至其他国家。

一位接近Temu业务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接下来平台重点将拓展欧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减少美国市场的权重。

截至目前,各跨境电商平台针对新政尚未有任何回应。

中转避险失效,倒逼供应链重构求生

这一轮关税“地震”让部分原本作为合规“缓冲效应”的产业链转移策略,也直接遭受冲击。

此前,部分国内制造商将生产环节外迁至东南亚、非洲等地,来规避原产地规则,但这次“对等关税”对多个国家同步加征,柬埔寨税率高达49%,老挝48%,越南46%紧随其后,缅甸泰国分别为44%和36%,东南亚几乎无一幸免,中转避险策略也在本轮政策中暴露出系统性风险。

一位深耕东南亚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如此,市场对政策的落地走向仍保持观望态度,美国的政策实施力度存在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特朗普也在看各国反应,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随着关税正式生效,履约成本上升已成定局。新政落地前就已有多家物流商对外表示,将按照新的清关方式重新结算,价格将按最新报价表(上调)进行调整。

罗畅认为,国内大多数工厂的品类制造段是不可能支持起这个税率的,所以税率成本最后还是会落在销售渠道上,由企业与消费者共担成本。当前台不可避免迎来涨价,中国的价格优势也将萎缩,如果与本土供应商相比,中国价格优势不再,那么卖家只能另寻出路。

江苏新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传奎告诉界面新闻,虽然对关税政策有预料,但仍感到不知所措,“我的产品无其他国家可替代,相比美国制造仍然有价格优势,预计未来美国区业务将直接萎缩25%。”

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冲击之下,不仅商品售价、商品策略、发货方式、供应链建设要调整,未来还要向高附加值转型来对冲成本,这几乎是整个底层供应链逻辑的一次重置。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已经撕掉了跨境生意的旧坐标系,更倒逼重构中国卖家的生存法则。但也有商家看到了危中有机,罗畅表示,“800美金小包免税的空子被堵上,一些低价平台跨境小包模式基本上就停摆了,这对做B端(企业)生意来说可能反而是机遇,新政必然倒逼大量品类回归到在中国集中采购,在美国本地集中分销。”

有话要说...